【本报记者 黄浦现场报道】当延安东路的霓虹点亮大世界那标志性的十二面哈哈镜时,这座跨越三个世纪的娱乐地标又迎来热闹的夜晚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尽管已过晚上8点,入口处仍排着长队,其中不少是带着孩子来体验"非遗夜场"的年轻父母。
"这些哈哈镜我们保留了1917年的原始版本,"大世界运营总监周明哲抚摸着镜框上的铜饰,"但给每面镜子都加装了AR识别系统。"当游客站在镜前,手机扫码就能看到百年来不同年代的人们在这里留下的影像。上周举办的"镜中百年"特别展览中,这套系统让1930年代的旗袍淑女与当代cosplayer在镜中"同框",引发社交平台热议。
上海花千坊爱上海 走进中央露天剧场,来自苏州评弹团的演员正在表演《玉蜻蜓》。与传统的茶馆演出不同,舞台四周环绕着360度全息投影,将评弹故事中的场景具象化。"我们每月更新一次技术主题,"技术总监张伟指着控制台说,"这周是'园林幻境',下周要配合京剧演出改成'戏台春秋'。"
最令人惊喜的是三楼的"非遗工坊"。记者看到,顾绣传承人李阿姨正在指导年轻人绣制大世界建筑图案,而她身旁的智能绣架能自动纠正针法错误。"这里原本是杂技排练厅,"李阿姨回忆道,"现在每周有20多位非遗传承人轮流驻场。"据文化部门统计,这种"活态传承"模式已吸引超过5万年轻人参与非遗体验。
上海贵族宝贝sh1314 在地下层的"时光走廊",策展团队用声光电技术重现了大世界百年来的经典场景:1920年代的文明戏舞台、1950年代的杂技表演、1980年代的迪斯科舞厅...特别的是,每个展区都设有互动装置,游客可以"参与"历史。记者尝试了"1985年交谊舞会"体验区,跟随全息投影的舞伴跳了一支"慢三"。
上海娱乐联盟 随着夜色渐深,顶楼的"星空酒吧"开始营业。这里原本是大世界的天文台,现在改造成了沪上唯一的"非遗主题酒吧"。调酒师小王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创新作品——用黄酒基酒调制的"海上花",杯垫是微型剪纸艺术品。"我们和楼下的非遗工坊联动,"他笑着说,"客人喝完酒可以把杯垫带走收藏。"
据运营数据显示,改造后的大世界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,其中35岁以下观众占比达68%。这个数字背后,是一个娱乐地标对城市文化的持续赋能——当老上海人在这里寻找记忆,新上海人则在这里发现传统的新表达。(全文约2800字)
【采访后记】离场时,记者注意到出口处的电子屏显示着当日数据:哈哈镜被照了12876次,非遗体验参与人数542人,最年长的游客98岁,最年轻的仅有3岁。这种跨越世纪的欢乐传承,或许正是大世界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奥秘。